中國商務部昨 (17) 日發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 (FDI) 最新數據顯示, 3 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117.57 億美元,同比下降 6.1%
,已是連續第 5 個月下跌。其中,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盟對華投資銳減逾 3 成。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 FDI
下降主要受「世界經濟低迷影響,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放緩」等 3
大因素影響所致。經濟學家則表示,由於外部經濟環境惡劣,投資者可支配資金大幅縮水,甚至無暇自顧,故而投資能力大大削弱。
香港《文匯報》報導,商務部數據顯示,第 1 季,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 5379 家,同比下降 9.4% ;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294.8 億美元,同比下降
2.8% 。 3 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 2379 家,同比下降 6.5% ;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117.57 億美元,同比下降 6.1%。
沈丹陽表示,第 1 季全國利用外資產業結構繼續優化,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 5.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02%
,特別是國家鼓勵的先進製造業利用外資有比較大的增長,比如通用設備領域增長了 47.4%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 21.1% ,專用設備領域增長
10.1% 。從地域上看,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 24.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72% ,而在東部和西部是下降的。
對於第 1 季 FDI 下降,沈丹陽稱有 3 個原因。首先是受世界經濟低迷影響,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放緩。比如說歐盟對華投資下降很大,降幅達 31.3%
,這與歐債危機有關。英國和德國對華投資亦分別下降了 52.9% 和 17.7% 。而美國和日本則保持了穩定,同比分別增長 10.1% 和 13.2%。
其次,受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近兩年房地產領域實際利用外資大概佔利用外資規模的 1/4
。沈丹陽表示,受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房地產利用外資增速有所下降。去年第 1 季,房地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較快,達到 38.6% ,而今年第 1 季下降了
6.3% ,一增一降,對整個第 1 季的利用外資規模有比較大的影響。
最後,去年第 1 季的基數比較高,去年利用外資是前高後低,今年有可能反過來。
沈丹陽指出,針對這些新情況,商務部將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抓緊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引導外商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資的力度;進一步提升外資管理水平;提高投資便利化,加快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轉型升級,推動沿邊開放。
中國 3
月份實際使用外資數據再次下降的消息,引起業界擔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國際資本流動性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全球資本將會重新佈局,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政策判斷存在不確定性,這些導致了第
1 季同比下降。
陳鳳英認為,去年第 4 季以來,歐債問題持續發酵,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連續 5
個月下降也在意料之中。陳鳳英表示,去年年底以來,西方國家紛紛調整政策,本國銀行自有資本率上升,資本回流也是必須的。美國政府倡導「製造業振興」、推出「選擇美國」等計劃,要求跨國公司回流資本到國內;歐洲興起了購買自己產品的浪潮;在新興市場內部,土地、人力、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吸引外資優勢已不是很明顯,多因素帶來國際資本「愛國主義」的回流。
陳鳳英表示,國際資本對中國處於經濟結構轉型時期的政策判斷存在不確定性,存在觀望情緒。與此同時,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比如印度、俄羅斯、非洲等優惠政策可能更具有吸引力,也促使國際資本轉變投資方向。
陳鳳英指出,在新興市場內部之間,經歷多年高增長之後,在全球經濟轉冷的背景下,基於對本國經濟硬陸的擔憂,彼此之間的投資也在減少,這些在聯合國有關報告中得到了印證。
事實上,中國每年都存在大量的自有資本外流。陳鳳英認為,每年保持 1000
億美元的外資使用量就足夠了,應該出台優惠政策,引導大量的自有資本投資國內產業;未來,中國吸引外資要多傾向於高端製造業、高技術行業以及服務業,引導優質資本走向中西部地區。
cnyes.com
Posted in: 亞太地區,國際,super 看世界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
BlogThis!
分享至 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